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《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》精神,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,2025年6月23日,马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全体教师齐聚学院办公室,开展以党的调查研究相关论述为主题的红色原著读书分享活动。活动旨在通过研读经典文献,深刻领会“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”的深刻内涵,提升党员教师运用调查研究方法改进思政课教学的能力,将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的真理力量转化为立德树人的实践动能。
活动伊始,学习小组组长刘涛老师带领全体教师精读《毛泽东选集》中的《反对本本主义》选段和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中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论述。他重点解析了毛泽东提出的“调查就像‘十月怀胎’,解决问题就像‘一朝分娩’”的方法论精髓,对比分析了“解剖麻雀”与“开调查会”两种经典调研方法的操作要点。随后,教师们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“深、实、细、准、效”的五字要求,结合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开展“万人问卷”调研的实践案例,领会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的创新路径。
在读书心得分享环节,郭玥婷老师谈到党员干部坚持实事求是、一切从实际出发,是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。工作中,只有深入调研,才能准确把握实际情况,避免主观臆断。这要求我们摒弃形式主义,以务实态度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。面对复杂局面,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,科学决策。如此才能提升工作实效,践行党员的责任与担当。李鑫老师认为“没有调查,就没有发言权”这一理念贯穿党的革命历程,是探寻革命正确道路的关键。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,将其视为谋事之基、成事之道。调查研究,也是思政课教师站稳意识形态阵地、践行育人使命的生命线。

围绕“调查研究方法论如何融入思政课”这一核心议题,教师们展开热烈讨论,任宇婷老师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,只有深入学生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困惑,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教育。如果脱离实际,照本宣科,教学就会流于形式。我们要学习党的优良传统,持续改进教学方法,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思想指引。何金霞老师分享道:思政课的生命力,在于将高深理论转化为青年可感可知的“中国故事”。唯有深入社会肌理,把脉时代脉搏,体察青年心声,教师方能在课堂中让宏大叙事落地生根,精准回应学生思想深处的困惑。而躬身调研的过程,本身亦是教师深化理解、提升本领、实现教学相长的宝贵阶梯——它使理论真正化为我们内心的信仰,使教学的活水涌流。当思政教师成为调查研究的践行者,我们的课堂才得以摆脱悬浮空谈,真正触摸时代的温度,在青年思想“拔节孕穗”的关键期,为他们输送丰厚的滋养,锻造能肩负时代重任的可靠新人。
此次选读分享活动通过系统研读,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调查研究是“党的生命线”,是“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”,真正理解了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’的含义,推动形成“读原著-做调研-育新人”的良性循环,让党的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在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中焕发新的生机。